国际药用原辅料网全力打造原料药、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动植物提取物、制药设备及制药包装行业的专业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药用辅料供求,交易,搜寻,信息服务平台
行业聚焦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标准法规 产品展厅 采购商名片 企业黄页 企业商铺 品牌专区 有问有答
行业聚焦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聚焦
 
月至
中成药集采扩围,三大焦点深度影响药材市场!
发布时间: 2/28/2022 10:01:05 AM         

01、哪些中药材受集采影响较大?
 
  医保目录中成药的“高频”原料
 
  截至2021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中成药品种达到1374个(含民族药93个),占全部医保品种比例达47.16%。其中,甲类医保品种(医保全额支付)242个,占全部医保中成药的17.61%,对中药材原料需求量更大。
 
  笔者对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平台1374种中成药的原料分析,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材品种排序。其中,甘草、当归、地黄、茯苓、红花、黄芪、薄荷、木香、川芎、黄芩、白术、党参、大黄、三七、丹参、黄连、金银花、人参、山药、板蓝根等品种处于前20位。这些高频率中药材原料更容易受到联合集采的影响。
 
  龙头企业“拳头产品”的原料
 
  2021年开展的19省联合集采中,76种中标中成药产品的生产企业共有97家。其中,中标产品数3个的企业4家(江苏康缘药业、朗致集团万荣药业、神威药业集团、云南植物药业);中标产品数2个的企业有6家(北京同仁堂、常熟雷允上制药、江苏晨牌药业集团、四川川大华西药业、四川升和药业、云南维和药业);而中标产品数仅1个的企业有87家,占比89.69%。这说明:通过集采,中成药供应由过去的多家生产企业供货,集中到1~2家龙头企业手中。
 
  而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力点就是依赖“拳头产品”,如血塞通、双黄连系列、血府逐瘀胶囊、银杏叶皂甙、肾衰宁胶囊、川贝枇杷止咳和杏苏止咳等产品,从而带动银杏叶、当归、三七、红花、乳香、川芎、丹参、麦冬、甘草、红花、牛膝、赤芍、地黄、桔梗、桃仁、五味子、枳壳等中药材原料采购渠道的变化。
 
  OTC销量较大中成药的原料
 
  根据米内网的预测数据,2021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成药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近200个品种销售过亿,其中58个品种增速超过10%。
 
  近五年,国内OTC渠道整体业绩增长率高于临床渠道,已成为中成药两大消费渠道之一。如表1,2021年销售额增速超过10%的58个OTC中成药品种相关的药材需求也会同比增长。一旦其中的医保品种纳入联合集采,将带来原料供给渠道或行情变化。

02、为何饮片和配方颗粒未纳入集采?
 
  值得关注的是,国新办吹风会上并未提及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联合集采计划,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根本原因是中药饮片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
 
  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体系根源于中药材原料,而中药材原料质量评价体系又源自于中医临床疗效。在中医循证大数据体系尚未建立之前,只能依赖传统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然而,目前所谓的中药实验室标准脱离实战,未被中医临床接受,如道地药材、区域特色用药“太白七药”“九钻十八风”等。
 
  在质量追溯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如何在联合集采中推广“优质优价”理念?
 
  次要原因是饮片个性化需求突出
 
  过去几年,上海、甘肃等地也开展过中药饮片区域性集采,但饱受“垢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家医院、甚至每个医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特别是大量未纳入药典的冷背中药材、地方特色用药,各省的质量标准、炮制标准难以统一,可谓“众口难调”。
 
  例如麻黄草,有医生一定要用色黑的“陈药”,而部分医生要用色绿者“劲才够大”,南方部分医生还要求麻黄要“去节通心阳”;北方用的“王不留行”是十字花科麦蓝菜的种子,而南方用的“王不留行”则是木本植物薜苈果的果壳;北方川芎普遍生用,而广东、福建多家中医院使用的川芎则要求熟制;有些医生要求杏仁“掐尖去皮”,有些医生则要求带皮生用等。
 
  中药材价格波动过于频繁也是重要因素
 
  近十年来,随着资本和炒货商的广泛参与,中药材价格波动频率和振幅明显加大,部分金融属性较强的品种在热点期甚至是一日一价。如2011年党参涨价时,每天平均上涨5元/公斤;2021年5月紫苏子遭遇炒作抬价,短短一个月时间价格暴涨近两倍!在这种业态下,中标的饮片企业如何保障供应?如何生存?
 
  基于上述三方面原因,笔者认为:至少在中药材订单农业、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未能完全落地之前,不适宜在传统的中药饮片领域开展大规模联合集采;但对质量标准相对稳定的配方颗粒,不妨有序开展联合集采试点,以降低配方颗粒价格,减少“带金销售”可能。
 
  03、集采将如何影响中药材供给和价格?
 
  采购渠道变化:向中标企业集中
 
  按照政策设计,未来3年,中成药医保品种纳入联合集采的数量,将超过全部供给量的80%——这意味着,中成药的生产供应,将由众多非中标企业向中标企业转移,从而造成中药材原料采购向中标企业集中。
 
  建议国内的生产基地和供应商时刻关注战略合作伙伴的集采动向,提前增加或缩减战略储备。
 
  中标产品的原料需求量预增10%
 
  通过2020年、2021年化药领域的联合集采试点,中标产品整体销售量普遍出现小幅增长。主要原因是降价必然会刺激消费增长;而次要原因:一是渠道的净化减少了恶意竞争;二是带量采购后,医院采购和企业供应都没有了后顾之忧(过去担心销售增长过快,会被重点监控甚至断供)。
 
  因此,联合集采的中标中成药产品,对药材的需求量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预计需求增长率在10%左右。
 
  带动中药材“订单农业”实施
 
  标书中一旦明确了年度采购量,也就意味着中标企业在中成药生产领域的年度原料需求量基本明朗,将有利于生产基地和原料供应商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客户,按需生产、按需收购、按需储备,从而实现“订单农业”和生产流通的有序性、科学性。
 
  中标产品药材囤积炒作,或致中标即死
 
  采购量和采购渠道的透明化,一方面可能让众多中间贸易商丢掉“饭碗”;另一方面,资本和游资有了更精准的“狙击”目标,一旦资本炒货商联合传统贸易商“围猎”中标产品的一种或几种药材,则中标企业局势危矣!
 
  因为,2020年下半年至今,地黄、连翘、酸枣仁等中药材原料出现翻倍上涨行情,让生产企业难以承受。而集采中标产品中途又不允许提价,一旦药材价格再度暴涨,则中标企业极有可能赔本履约,甚至中标即死。
 
   (本文作者为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


附件:            
    】 【打印】 【关闭】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推荐
· 巴斯夫最新TPU技术助力高性能鞋支撑片提高生产效率和......    2018-08-14
· 安徽山河药辅取得EXCiPACT认证证书    2017-03-06
· 总局关于进口药品目录中药用辅料进口通关有关事宜的通知    2017-03-06
· 紫氧化铁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 枸橼酸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 明胶空心胶囊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 黄凡士林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会员注册
ICP备案编号: 沪ICP备09013362号-1

版权所有:国际药用原辅料网
热线电话 -- 021-55807300
电子邮件:info@phexcom.com

沪ICP备0901336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