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剂量该多少 难坏家长
日前,杨女士向记者反映:“我家儿子今年4岁,前不久儿子生病,去医院让医生看过之后,给开了几盒药。可回到家打开药包装,看着药品说明书,我却是越看越糊涂了。”
原来,杨女士对其中两种药品的用量产生了很大不解。据杨女士介绍,其中一种是冲剂。对于剂量,只标注成人每次一包(10克),儿童每次半包(5克)。“一般情况下14岁以内都是儿童。婴幼儿与14岁的孩子差距很大,按同样剂量服药,怎能让人放心?为何不能更科学点,按儿童的年龄、体重细化剂量呢?”
不过,另一种药倒是按体重计算药量,可同样让杨女士蒙了。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成人每次0.5克(2粒),儿童按体重40-80毫克/公斤。“我儿子的体重是20公斤,那么,按照说明书上的标准,一次最多可以服用1.6克的药物,竟是成人剂量的3倍!可常识告诉我们,儿童用药的剂量绝不能超过成人。若照此标准服药,岂不是后果很严重?”
用药标准导致儿童用药混乱
针对杨女士的反映,昨天,记者专门走访了新街口几家药店,在翻看了几盒儿童成人都能用的药品后,发现其中按照体重计算儿童用药量比较普遍,但是,按照厂家建议的用药量,孩子无形中吃下的药就会比大人还要多。
在一盒规格为0.5克/颗的阿莫西林胶囊的说明书上记者看到,该药成人用量是一次0.5克,一日剂量不超过4克,但是,针对儿童的剂量,却只分3个月以下和3个月以上,3个月以上的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40mg/kg,每8小时一次。按照此服用方法,如果是一个40公斤的儿童,一天最多可以服用1.6克,每次的剂量明显超过了成人0.5克的标准。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并没有发现个中问题。“啊!儿童吃的药会比成人多?”当记者就此采访多位孩子家长时,其中很大一部分家长惊得目瞪口呆。
“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我们经常能碰到,以致我们在指导用药时也觉得很困难。”对于这一现象,南京市儿童医院药房的工作人员坦言。据了解,南京市儿童医院门诊药房有六七百种药,除了部分专门的儿童用药外,有一部分就是成人和儿童共用的,这部分药品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小片药要分成7-8份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儿童用药的剂量让家长不置可否外,因为缺少专门的儿童用药,家长在给孩子服药时对剂量的把握也很难。
“前段时间孩子在医院查出患上了幽门螺旋杆菌,医生开了抗生素,但是服用剂量却是1/3片每次,那个药片比我的小拇指指甲盖还要小,还要让我分成3份,实在是很头大。”昨天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带孩子看病的陈女士说起儿童用药的麻烦来,满腹牢骚。手上拎着一袋子药的李先生也向记者抱怨起孩子吃药的麻烦事。“我们家孩子感冒咳嗽经常会喝医院开的口服液,每支10毫升,但是,根据药品说明书规定,我家儿子这样3岁大的应该喝8毫升,这个8毫升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控制。”该院药房工作人员表示,分成3分的还算比较轻松的,他们有的药需要家长分成7-8份,“这才是对家长真正的考验!”该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药厂不生产更小的规格,我们也无能为力,我们医院采购的肯定是最小规格的。”
药品都没有做儿童临床试验
业内人士透露,新药上市之前要经过道道严格的药品试验,但是,所有药品上市前都没有在儿童身上做过试验,因为缺乏足够的依据,“这直接导致的就是厂家制定的说明书上儿童用药剂量也不一定就精确。”该人士表示,能给出按体重用药的已经算比较好的了,有的药品说明书上只写儿童酌减。
专家表示,另外一个导致儿童用药剂量超过成人的原因和现在儿童肥胖增多有很大关系。有关数据显示,在10年的时间里,南京市6~7岁组肥胖产生率由0.84%上升至4.17%,足足是10年前的5倍多。但是,一些药品的说明书却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现在的孩子肥胖的越来越多,10来岁的孩子四五十公斤也是常有的事。”南京市儿童医院临床药学药师许静对当前儿童肥胖增多印象深刻。“我们药师对常用药的剂量都很清楚,在发药时如果发现某个孩子的剂量偏高了,总会问一下家长,孩子是不是比较胖,答案都是肯定的。”
利益不足缺少专业儿童药
“儿童药品缺乏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提及当前儿童药品市场,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感叹不已。资料显示,我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数的20%左右,但当今国内3000多个药品制剂中,用于儿童的还不足5%,6000多个药厂属于儿童用药的专业厂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业内人士表示,关键还是利益不足。“儿童药品研发较难、开发周期较长而利润相对较低。而且,小规格、小剂型的药品生产起来不方便,成本更高,但是,政府部门对生产儿童药品的厂家又缺少激励机制,自然,以利益为重的厂家就不愿意在儿童药上花心思。”
据了解,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制药商开发儿童药,如减免由监管机构收取的手续费、免费提供专家咨询等。为此,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对儿童药物的研发、注册周期、价格空间等方面给予更大优惠,鼓励并强制性推动企业生产儿童药物。
儿童绝不能是成人的缩小版
南京某医院药剂科主任表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实际上,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动态的非线性过程,药物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因此不要随便给宝宝使用成人药物。
所以,业内人士认为,缺少专门的儿童用药等于在孩子身上做药物试验,让孩子们做“小白鼠”!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服药不良反应率为12.9%,新生儿高达24.4%,而成人只有6.9%。由于不当用药而致聋的儿童,现在正以每年3万余人的速度增加。
用药应体重、年龄双重考虑
许静认为,一份合格的说明书,在儿童用量上应该既有按年龄分,又有按体重分。
许静表示,在临床上,考虑到肥胖孩子体液更多,如果和同龄的正常体重孩子服用同样剂量的药品,会达不到要求的药品浓度,所以,肥胖儿童的剂量相对要高一点。但是,单纯按照孩子体重给药,就可能导致肥胖儿童服用的剂量超过成人。
按照药典规定,不同年龄的儿童(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用药是成人剂量的:1个月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
不是所有药品都能拆分
只要给孩子吃过药的家长都会有分药的经历,这往往会让家长不知所措,有的会直接用剪刀剪,结果剪得四分五裂不说,还会有药崩得不知去向。对此,许静表示,如果是片剂,一般情况下单次剂量只要一片药的1/3甚至更少时,可以先把药品研成粉末,然后用牙签等分,但是,应注意不是所有的药品都可以拆分,如缓释片或控释片等这些特殊剂型一般情况下不能掰开服用。如果是液体,家长可以到药房买个带刻度的喂药器,这样可以精准地给孩子喂药。如果是袋装的颗粒,最好也先倒出来均分后再给孩子服用,不要大概倒倒。 (来源: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