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调研了9家印度的医药企业,包括Sun、Dr. Reddy’s、Lupin、Ranbaxy、Glenmark、IPCA、Fortis、Aurobindo和Elder,同时我们拜访了一些行业专家,从印度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换个角度审视中国企业的发展前景。印度2010年国内药品市场规模约123亿美元,是中国的1/10;出口则为90亿美元左右,以制剂出口为主;未来几年印度医药行业的增速将维持在14%-16%。
中国企业从原料药向制剂转型的关键因素
我们从和Dr. Reddy’s、Lupin和Ranbaxy等企业的交流中,总结了中国企业从原料药制造商转型为全球仿制药企业的3个关键因素:1)研发实力的提升、DMF和ANDA后续储备的上升,从而增强某些用药领域的产品组合,以提升竞争力;2)垂直一体化以提高经济效益,原料药的自供将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原料药和剂型以提高制剂的毛利率;3)研发可以侧重于市场关注度低的细分领域,面临相对较小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增强话语权。
中国面对印度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竞争优势:1)中国拥有更大的国内药品市场,且增速更快(20%+ vs. 15%),政府扶持力度更大;
2)成本优势,中国企业在人工成本、原材料、政府补助和电价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人工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竞争劣势:1)中国企业在DMF和ANDA的批文数量上远落后与印度,我们认为分别比印度企业落后了5年和10年的水平;
2)FDA批准的生产基地数量少,截至2009年中国共36个基地,远落后与印度的175个;3)和国际巨头的合作进展慢,中国同跨国公司的合作大部分是针对中国市场,而印度则是针对全球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