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药物目录扩大已成定局,对基药用量增加会有影响。
2)安徽省9月份规定县及县级以上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虽然全国其他省市已有6个省已经配备,但规模都较小,比如四川、黑龙江。各省把安徽省看成风向标,2012年其他省份可能陆续出台规定县及县以上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可能带来基本药物销量剧增。
3)招标主体变化。上海市最近传出招标主体由原来的卫生部改成医保部门,其他省也在探讨,招标主体改变可能会对招标的形式和内容发生改变,这是药品招标制度改变的信号。
4)双信封制度探讨。2011年26个省采用双信封,国家认为是目前良好的方式,将成为12年药品招标的主流模式:比如青海实施的非基药招标、北京12月发布会上提出的基药和非基药招标、浙江讨论稿的非基药招标等都采用双信封制。双信封制度重要问题是如何评判技术指标,11月国家医改办针对目前1000分的打分标准分5个大项19个小项进行讨论,2012年有望出台新的关于质量标准的方案。这个方案结合双信封制度将会对药价(包括基药和非基药)产生巨大影响。
5)降价成为2012年整体的趋势。2012年各地在制定政策时仍将降价作为主题,加上医保药品分批次的降价。
6)基层机构配备非基本药物。安徽省中心卫生院增配药品5000余种,对现在倡导的单一货源承诺、量价挂钩等带来冲击。利好的方面是提高基层用量水平,不利的方面可能会出现二次公关等问题,影响基药实施。
7)廉价药品只招技术标。广东在探讨300多种廉价药只招技术标。该模式也有可能扩展到其他药品中。
8)基药非基药联动。包括云南、湖北、北京等,有可能对基药非基药的政策趋同带来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