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药用原辅料网全力打造原料药、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动植物提取物、制药设备及制药包装行业的专业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药用辅料供求,交易,搜寻,信息服务平台
行业聚焦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标准法规 产品展厅 采购商名片 企业黄页 企业商铺 品牌专区 有问有答
行业聚焦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聚焦
 
月至
综合考虑配方及工艺 改善固体制剂溶出度
发布时间: 7/2/2012 3:37:10 PM         

 
■选用优良的填充剂
 
    固体制剂中选用的填充剂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并具有一定的黏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目前,可供选用的填充剂较多。
 
    预胶化淀粉保持了淀粉的性状,而淀粉的可压性、流动性有所改善,淀粉的崩解性不改变。用预胶化淀粉制成的片剂硬度、崩解性都较好,释药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微晶纤维素具有高度可变性,对主药有较大的容纳性,同时有强烈的吸水膨胀性,能使水分快速进入片剂内部,使片剂内部和外部都迅速崩解,是较为优良的稀释剂、干燥黏合剂和崩解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有较强的亲水性、膨胀性、吸湿性,同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隙率,可压性强,易成形,用其压制成的片剂外观整洁美观,硬度大而崩解迅速,溶出速率高,是优良的崩解剂和黏合剂。乳糖可压性、流动性都很好,制得的片剂光洁美观,释药速度快,对药物含量测定影响很小,对溶出度有改善作用,目前国外90%以上的片剂都采用乳糖作填充剂。硫酸钙的可压性、光洁性较好,与其他辅料间结合紧密,尤其是处方中有中药提取物时,采用硫酸钙作填充剂,不仅可使颗粒成型性改观,也利于中药片剂的崩解。
 
    但是,处方中应避免使用糊精,糊精在水中的水解不均匀,不稳定,影响溶出,对某些药物有吸附作用。尤其对于某些小剂量药物,糊精的吸附作用会严重干扰主药的含量测定。从溶出度角度来看,凡处方中用糊精,工艺用摇摆式颗粒机的,所制备的制剂溶出度一般不合格。
 
    ■采用亲水性黏合剂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黏合剂制成的颗粒,表面具亲水性,压片后水分易湿润而渗入片剂内部,崩解快,有利于药物的溶出。如研究人员利用PVP制成槲皮素固体分散体,使槲皮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7~110倍。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作为黏合剂可降低药物的接触角,使药物易于润湿,故能有效地改变片剂的二次崩解,从而显著提高溶出度。
 
    但是,一些采用淀粉浆作黏合剂进行湿法制粒的,则制剂溶出度明显不理想。国内生产的复方磺胺甲噁唑片(Co.SMZ)原用淀粉浆制粒,改用HPMC后,溶出速率从20分钟的40%~50%上升至80%。
 
    ■运用适宜的助流剂
 
    微粉硅胶(即无定形SiO2)早期被作为吸附剂,其吸水、吸油性能好,是带负电荷的触变胶,很轻,每克表面积为300~350平方米。对带正电荷的药物,它能在药物表面形成负电膜,流动性佳,是亲水性很强的难溶性物质,通过毛细作用来辅助崩解。
 
    ■添加表面活性剂
 
    采用表面活性剂能增加片剂的润湿性,使水分借毛细作用迅速渗透到片芯起到崩解作用,大大提高片剂的溶出性能。常用的有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等。难溶性药物一般疏水性强,而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油基团,可吸附在固体药物表面,另一端的亲水基因则能改善药物的疏水性质,使片子达到理想的崩解效果,提高片子的溶出度。但十二烷基硫酸钠具有强碱性,易造成上皮细胞充血甚至脱落,使用时应采用最小量。
 
■选用优质崩解剂
 
    不论是水溶性还是难溶性药物,其体外溶出与片剂的崩解性能有直接关系,崩解快,片剂中药物的溶出就快。羧甲淀粉钠(CMS-Na)具有快速吸水膨胀的特点,膨胀率为200%~300%,具有良好的崩解性和可压性,能大大加快片子的崩解,显著提高其溶出度。由于CMS-Na内加时不能产生很好的崩解性,而其在空气中又易吸潮,其膨胀率会降低,因而使用时应在干混前在80℃下烘干。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流动性好,不溶解于水,但引湿性极强,堆密度小,比表面积较大,在片中分散均匀,加上强烈的毛细作用,水能迅速进入片剂中,促使网络结构膨胀而产生崩解作用,崩解效果好。研究人员在麝香保心分散片的制备中,采用PVPP为崩解剂(2/3内加,1/3外加),既保证了分散片整片的崩解,也有利于崩解后颗粒的进一步分散。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为水溶性纤维素的醚,引湿性较大,由于交联键的存在,其不溶解于水,能吸收数倍量的水发生膨胀而不溶化,具较好的崩解作用和可压性。研究人员在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定时脉冲释放片时发现,以CCMC-Na为崩解剂的片剂速崩后颗粒较细。
 
    崩解剂的用量不宜简单化理解,理论上是用量越多,膨胀性越好,但崩解时间的缩短并不与崩解剂的用量呈线性关系,因为当崩解剂含量超过8%时,片剂内部毛细管变粗,水分的快速渗透反而隔离了周围细孔结构区,使其中的空气不能及时逸出,阻止了水分进入细孔区。
 
    ■进行微粉化处理
 
    我国研究人员范金红等在对6种尼莫地平片剂的溶出度比较研究中证实,工艺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作用很大。
 
    一般工艺制成的普通片剂普遍存在溶出性能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直接影响临床疗效,而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尼莫地平分散片溶出速率却大大提高。因此,制备工艺对制剂的溶出度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粒度对药物的溶出性起决定作用。对原辅料进行微粉化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粒度,可使混合后的主药含量更为均匀,制得的片剂更为细腻均匀,片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也大为加快。同等重量的药物,粒度越小,表面积越大,溶解越快,细粉比粗粉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提高20%。
 
    ■不宜用摇摆式制粒
 
    颗粒的粒度、均匀度、流动性影响着制剂的强度、重量差异和含量均匀度。颗粒的粒度越小,压出片的强度越大,而均匀度、流动性好的颗粒,才能保证重量差异小,药物含量分布均匀,颗粒的第二次崩解好,从而改善药物的溶出性能。采用摇摆式制粒机的工艺由于采用滚轴往复搓、拌软材,经挤压出颗粒,制成的颗粒硬度较大,其崩解度、释放度、二次崩解均成问题。采用一步制粒法、湿法混合制粒可将混合、制软材、分粒与滚圆制粒一次完成,制得的颗粒大小均匀、外观圆整,流动性好,干燥后可得近似球形的细小颗粒。用这种颗粒制得的片剂往往片面光洁细腻,药物溶出比较均匀。
 
    ■适度调节压片压力
 
    在压片时应着重于压力、片重、硬度等的调节,压力的大小可改变骨架片的密度,使片剂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孔道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释放。一般情况下,压力越大,片剂比表面积、孔隙率及孔径减小,水分子进入片剂内部的速度变慢,崩解时间延长。但是,比表面积并不总是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一些药物片剂存在一个表面积最大时的压力(临界压力),在此压力之前加压,主要是颗粒或结晶的破碎,所以压力越大,片剂比表面积越大,吸水速率快,一次崩解快。因此,在压片时应着重于将压力调整在适宜的度上。
 
 
 
 

附件:            
    】 【打印】 【关闭】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推荐
· 巴斯夫最新TPU技术助力高性能鞋支撑片提高生产效率和......    2018-08-14
· 安徽山河药辅取得EXCiPACT认证证书    2017-03-06
· 总局关于进口药品目录中药用辅料进口通关有关事宜的通知    2017-03-06
· 紫氧化铁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 枸橼酸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 明胶空心胶囊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 黄凡士林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国际药用原辅料网
热线电话 -- 021-55807300
电子邮件:info@phexcom.com

沪ICP备09013362号-5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1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