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在经历了04-06年国家政策性调控后,医药行业盈利能力从07年起开始复苏,08年中期业绩提升显著,预计未来医药行业整体业绩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医药行业08年中期业绩提升显著。08年1-6月,医药上市公司共实现主营收入1,107.72亿元,同比增长19.79%;其中08年二季度,实现主营收入576.24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了8.42%,;整个医药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总额93.21亿元,同比增长43.49%。其中,增幅明显的是原料药子行业,利润总额为31.25亿元,增幅达222.83%。该子行业占整个医药行业的利润总额比例上升至33.53%。若剔除因产品涨价业绩爆增的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外,整个医药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19.66%;整个医药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66.13亿元,同比增长47.05%,其中原料药子行业利润贡献最大为22.81亿元,中药子行业为20.32亿元。
另外,虽然通货膨胀使得企业的成本出现一定压力,但行业内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医药生产企业通过提价、业务和产品结构调整,抵消了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另一部分企业则是通过费用控制保证了盈利能力稳定或提升,从而使得净利润率同比上升。
中国作为新兴医药市场,国内医药产业尚处于成长初期,2005年我国人均药品消费额只有10美元,与世界平均水平91美元还相差甚远,未来提升空间很大。自06年起,全球医药市场以6-7%的速度增长,药物市场的地区性平衡继续从美国转移到新兴市场。IMS预计,未来5年全球医药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5-8%的范围,亚太地区和非洲市场增速为9-12%,而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年10%左右的稳定增长,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七大药品市场。据中国国家卫生部统计,从药品市场规模上,2007年国内医院市场用药规模(按终端零售价计算)达到4,037亿元,同比增加28.2%,远高于2006年5.5%的增速;2007年OTC市场规模(按终端零售价计算)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20.1%。2007年,两大药品终端市场规模合计已超过5,100亿元,相比2006年市场规模增长了1,071亿元。随着2008年全国医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内药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其次,随着新医改的步伐越来越近,中央政府明确决定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政府的刚性支出将加大国内第三终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从而大大促进国内上市医药企业未来业绩的增长。政府医药投入的目的即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现“全民医保”。“全民医保”带来的增量是巨大的,其中包括把原没有医保的城镇居民纳入医保体系,这方面全国预计有2.4亿人,以人均40元计,则带来近100亿元的增量;而“新农合”在于重振农村医疗卫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农村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载体。这方面约有7.2亿人,以人均50元(政府40元+个人工10元)计,这方面的增量在360亿左右;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大病医疗保险,这方面约有0.7亿人,按企业人均缴费200元计,将带来140亿的增量。整体合计新医改所带来的至少在600亿左右,考虑到新医改带来药品市场的增量资金,预计未来三年行业的收入增速完全可以保证在20%以上的水平。据国家卫生部报告,2008年中央财政的卫生支出达到了832亿元,加上07年留存的313亿元,中央财政可以用于卫生支出的达到1,100亿元。
预计到201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将达到30,500亿元,为05年的3.5倍,其中政府投入将达到8,540亿元,占比将上升至35%左右,社会预算卫生支出占37%,个人现金支出占比下降到28%。
另外,产业政策逐步出台将改变医药行业格局,随着医药产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有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将在规范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长期发展的可能。07年起,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对药品注册、生产、流通、定价等领域进行了整顿,行业规范使得一些实力不强、操作不规范的企业将失去市场,而有实力和品牌效应的大药企将分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些都有利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目前国内具有实力的优秀医药企业基本上市。其中,如07年6月国家开始继续将大宗原料药出口退税率由13%降到5%,部分产品甚至取消退税(抗生素和维生素原料药尚未列在内)。预计08年后国家可能会继续降低抗生素和维生素等基础性原料药的出口退税率,制药企业出口成本也因此会进一步提高,成本压力加剧促使原料药行业集中度将更加提高;又如07年10月1日正式实行的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的药品注册办法出台,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医药企业的创新过程,缺乏创新依靠仿制药品盈利的企业生存将更为艰难,对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再如08年年初实施《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三废”排放限制标准更加严格。按照规定,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新标准设计生产,老企业则在一定期限内(初定为3 年)完成整改升级;以及08年初实行《药品GMP 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将过去“重硬件、轻软件”变为“强化软件意识”,具备严格质控体系的药企将在新一轮GMP认证中获益。同时,行业反商业贿赂活动以及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专项行动同步进行,促使了医药企业加大了内部成本费用的控制,从06、07年的运行情况看,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国内医药产品销售费用所占比重从2006年前三季度的13.34%下降到2007年同期的12.26%,下降了1.08个百分点。
对于国内“药价改革”,可能由过去“暴风骤雨”式向渐进性转变。2008年,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占药品销售70%左右的西药的价格在7月份下降了0.9%,8月份下降了0.6%。相对于从97年以来政府共调低药价23次,每次平均大概下降15%-20%来说,药价调整幅度趋于减缓,药价调整基本取得一定成效,政府开始寻求从控制流通差价率,逐步缩小流通差价来减轻患者负担。由此国内制药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得到稳定,行业毛利率下滑趋势减缓。其中,特别是从2007年底,大部分品牌中成药反而上调了产品的出厂价格,08年起相关产品出现了量价齐升的格局。据悉,与医改的整体方案相配套,目前酝酿中的药价改革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是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将会增加。二是控制流通环节加价率。三是利用价格政策鼓励创新。国家对保护期内的专利药、新上市的仿制药、首仿药将进行有区别的定价,以抑制企业重复建设。
综上所述,医药行业整体业绩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内生性增长较明确、外延式增长预期明确同时现有主业增长稳定、中药品牌企业、经营稳健且受益于医改等四类公司的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王坚 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