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制剂最早于1968年在英国上市,商品名为“Brufen”,接着很快又在德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相继上市。由于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年,就创下6000多万美元销售额的记录。到20世纪90年代初,其世界市场的销售额已超过3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英国及其他许多国家都将布洛芬转为非处方药物,刺激其销售额进一步提升。20世纪90年代初,布洛芬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额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是销售额最早突破10亿美元的解热镇痛类产品,现在其全球市场的销售规模已超过30亿美元。
A外贸形势严峻
多年来,布洛芬在欧美市场的销售额平均每年都以2%~4%的速度递增,在南亚次大陆的增长率为7%左右。目前全球布洛芬原料药市场每年的贸易量约为1万吨。
几十年来,我国产布洛芬一直出口海外市场,最初的出口量不是很大,在20世纪80年代,每年的出口量只有10余吨,最多时也只有30多吨。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受到印度低价布洛芬的冲击,我国布洛芬出口量明显下降,甚至只有几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布洛芬出口量开始缓慢回升。进入21世纪,我国医药企业更是主动出击,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出口量逐年递增,且增长势头十分强劲。现在,布洛芬与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安乃近一起,成为我国解热镇痛药的四大主要出口产品,布洛芬出口金额仅次于扑热息痛和安乃近,位列第三,出口量位列第四。
2005年,我国布洛芬出口量为1700吨;2007年为4100吨,出口金额为3860万美元,平均出口单价为每公斤9.41美元;2009年出口量达4675吨,出口金额为4708万美元,平均出口单价为每公斤10.07美元;2011年出口量突破5000吨大关,达到5025吨,出口金额突破5000万美元大关,达5181万美元,平均出口单价为每公斤10.31美元,同比增长3.53%。今年1~8月,布洛芬出口量为4367吨,出口金额为4621万美元,平均出口单价为每公斤10.58美元,预计全年出口量有望突破6000吨大关,出口金额有望突破6000万美元大关,呈现出量增价升的局面。现在,我国布洛芬原料药出口量已占全球市场贸易量的60%左右,为全球第一大布洛芬原料药出口国。
近期,由于受到欧债危机和印度货币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布洛芬的出口产生一定的遏制。2011年,我国对印度的布洛芬原料药出口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近年来印度是我国布洛芬的主要出口国。同时,对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出口量也有较明显的下滑,以出口金额计算,同比下降幅度高达两位数,拖累了全年出口行情。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反倾销调查一旦被立案,布洛芬出口形势或将进一步受到影响。但是我国医保商会负责反倾销事务的有关人士则认为,目前这一反倾销调查还没有正式立案,该案并不一定能够成立,因为印度方面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印度企业之所以申请反倾销调查,最主要是希望能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B国内发展空间仍大
长期以来,布洛芬在我国医药市场上销售额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与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一起成为解热镇痛药市场的四大支柱产品。2010年,在全国20个大城市主要药店的解热镇痛药零售金额排序中,布洛芬在15个城市的药店进入了前10名。
目前,布洛芬在我国大城市主要医院的用药普及率已达到95%左右。
在我国“非处方药品目录”中,布洛芬共有片剂、缓释片、缓释胶囊、颗粒剂、口服溶液剂、乳膏剂、栓剂、搽剂等8种剂型列入其中,是制剂品种数量排第2位的解热镇痛药物,仅次于扑热息痛。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中,布洛芬、阿司匹林及索米痛是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中的3个甲类产品,布洛芬片剂和胶囊被列入甲类品种,布洛芬缓释胶囊剂被列入乙类品种。
目前,布洛芬在我国主要用于疼痛、风湿等疾病的治疗,而在感冒、退热方面的应用较少,使用率远远低于扑热息痛和阿司匹林。现今,我国持有布洛芬制剂生产批准文号的医药企业多达几百家,生产的布洛芬制剂产品上千种。这些跨国药企利用雄厚资金大做广告,销售额远大于其它布洛芬制剂或品牌。
虽然布洛芬制剂在我国医药市场上的销售额不菲,但每年消耗的原料药却不多,仅有千余吨。相比之下,我国每年消耗的扑热息痛原料药达到1万~2万吨,阿司匹林也有数千吨。预计今后布洛芬市场还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C产业发展建议
改进工艺路线提高技术水平。
我国现在的布洛芬生产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质量和规模。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布洛芬合成方法是芳基1,2-转位重排法工艺路线。而国外企业大多采用醇羰基化法生产布洛芬,该工艺以异丁苯为起始原料,经过与乙酰氯的傅克酰化反应、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催化羰基化反应短短的3步反应,即可制得布洛芬。该生产工艺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路线,具有合成简单、原子经济性(Atomeconomy)高、污染小等特点,是典型的环境友好清洁型生产工艺。为此,我国生产企业应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花大力气进行技术攻关,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创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环保的生产工艺路线。
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在积极研制开发布洛芬生产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长沙理工大学的陈平等科技人员申请的发明专利“布洛芬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101456808)。该发明阐述了一种布洛芬的制备方法:以异丁基苯为起始原料,经傅克反应生成4-异丁基苯乙酮,再经环氧化生成2-(4-异丁基苯基)-1,2-环氧丙烷,在Lewis酸催化下分子内重排得到1-(4-异丁基苯基)丙醛,后经双氧水氧化得布洛芬。该制备方法不使用贵金属催化剂,所用的溶剂适合工业化要求,具有原料便宜、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三废量少等优点。
加强宣传推广创出品牌产品。
布洛芬是一只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的优良品种,国外市场普及率很高。目前,布洛芬的国内市场销售额虽然比较高。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跨国药企的产品所占领,国内近百家制药企业的布洛芬制剂只占据了20%左右的份额。不但市场份额比较小,也没有叫得响的品牌。
而同样是解热镇痛药的扑热息痛制剂品种,国产的“感康”、“快克”等许多品牌,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销售额,都不亚于“泰诺”、“日夜百服咛”等国外或合资品牌。因此,我国药企应下大力气开发多种布洛芬制剂,采取小包装和低价位等策略,加强宣传和推广,创出中国药企自己的布洛芬知名品牌。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