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医药商品出口统计中,有一组数字令人振奋:2007年,中国西药制剂类商品出口额再创新高,达7.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68%;预计2008年,中国西药制剂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增幅有望超过25%。制剂出口的快速发展代表了中国制药的国际化水平。不过,也要看到,在推动制剂质量提高的诸多环节中,作为配套产业的药用辅料,却未能取得同步的发展。事实上,在中国制药界,对药用辅料重要性的认识、相应的管理措施、跟进的技术及其运用的深度研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国外药用辅料公司从10年前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到5年前,进入的企业更多,除了推销产品、进行技术服务之外,还建立了实验室进行研究,将中药制剂辅料也纳入研究范围。近年,一些国外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开展了与国内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合作,或者联合生产,或者准备在中国建立工厂生产药用辅料。国外药用辅料企业在辅料与具体剂型、品种相结合的技术研究方面强于一般药品生产企业。其所销售的药用辅料价格较高,但是能够通过提高制剂质量、成品率来降低生产成本。国外辅料生产商将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系列化,以适应不同药品、剂型的应用的做法也带动了国内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开发“新药”之路陷入了瓶颈,因此对现有品种的提高备受关注。以生产普通药物制剂为主的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对填充剂、赋型剂、酸碱调节剂、黏合剂、稀释剂、崩解剂、润滑剂等常规辅料需求极大,为了提高品种的市场竞争力,药品生产企业对更适合本企业药品的药用辅料的需求更加迫切。但药用辅料工业高度分散,而且大多数药用辅料的产品有多种用途,缺乏专用性,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系列化程度不高。随着国外药用辅料企业的进入,推动了中国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开始在专业化、系列化等层面上有所发展。作为全球药用辅料市场新崛起的医药工业大国,与成熟的欧美和日本药用辅料市场相比,中国的药用辅料产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除少数药用辅料企业能生产系列化产品外,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药用辅料质量仍然比较单一,因此,中国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随着中国的药品生产企业对生产药用辅料的企业在资质、经营渠道等方面的质量审核和控制日趋增强,建立相应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供应原辅料并与之建立长久的“联姻”已经成为现实,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要在众多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中将脱颖而出,关键由其对制药行业的吸引力决定。2008年对中国药用辅料行业是一个品种系列化、规格精细化发展之年,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和服务更加全面和周到,虽然需要解决问题还很多,但是发展仍然是药用辅料行业的主旋律。(大众医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