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药品监管工作重心逐步由整顿秩序向质量安全的转移,检验检测工作事实上已被推向监管前沿,越来越成为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有业内人士表示,药用辅料检验是控制药用辅料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历史原因,对药用辅料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视不够。强化药用辅料检验检测工作,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加强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建设。
从“齐二药”、“塑化剂”到“铬超标胶囊”,一系列药品安全事件使药用辅料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行业及公众的关注和重视。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梁毅表示,长期以来,药用辅料被认为无活性成分,其安全性没有得到企业和研究机构甚至监管部门的重视。但随着新剂型的逐渐增多,药用辅料的安全性问题日益显现。甚至有专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药物制剂与美、日、欧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药用辅料的差距。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滞后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质量标准及监管制度不完善等,其中对药用辅料检验检测工作未予以足够重视也是制约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国内对药用辅料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重药轻辅料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药用辅料检验检测资源相对分散。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湖南药用辅料检测中心外,国内尚无独立的药用辅料检验检测机构。目前,在省级药检机构中,只有广东省所专门组建成立了辅料室,其他省所的药用辅料检验检测资源分散在化学室、抗生素室和生化室等部门。其次是药用辅料检验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省级药检所在药用辅料检验检测方面技术条件比较薄弱,无法完全覆盖常用药用辅料的检验项目,同时存在重安全性而轻功能性指标检测的现象,无法满足药物制剂技术对辅料性能检测的要求。一旦遇到药用辅料应急检验,往往是临时指定科室负责,在没有任何积累的情况下,有能力开展的应急检验项目非常有限,有时候能够及时发出报告都有困难,更不要说发挥对行业的技术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药品检验机构的检测范围和检验能力基本能适应药品产业发展和监管的需要,但药品检验与医疗、疾病控制等学科比较,发展相对缓慢,且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差距更明显。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有关负责人指出,一直以来,我国药品特别是药用辅料检验检测的发展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除了资源分散外,药用辅料检验检测专业技术力量短缺、人员结构失衡、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药用辅料检验检测工作直接影响着药品检验检测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梁毅认为,首先要整合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完善药品检验部门内部机构设置。可借鉴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成功经验,组建专门机构和队伍,将分布于各部门的药用辅料检验技术人员和现有设备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拳头”效应。其次要加大药用辅料检验检测资金投入,增强药用辅料检测实力,拓展检测范围,提高药用辅料项目的全检率。三是要创新药用辅料检验检测人才培养机制。要积极引进相关高端专业人才,合理搭配技术人员结构,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培养、选拔一批在药用辅料检验检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四是要积极搭建平台,促进药用辅料检验检测水平加快提升。充分利用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等工作,加强对药用辅料检验检测的研究应用,锻炼专业技术队伍,积极争取经费支持,为药用辅料检验检测水平的加快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