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深入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医药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国内药企而言,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新的医药形势下,如何生存并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国内药企不得不深思的话题。
可以看到,近两年仿制药备受瞩目,特别是随着大批国外品种专利到期,无疑给以仿制药为主的国内医药行业及企业带来的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不过,专利药到期也将引发更为激烈的竞争,国内药企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同时,还应该看到,按照近两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对药品的审批速度,在国内医药市场并不会出现大批仿制药集中上市的情况,而将会在未来几年陆续推出。不仅如此,由于品牌、理念、质量及认知度等方面的差距,国产仿制药品牌短期内无法撼动进口(合资)品牌,而最终能够抢占多少市场,还取决于国内药企的产品质量本身、市场运作及国家政策。
事实上,对于仿制药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也在不断加强,采取的是国际普遍做法,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笔者认为,国家还是应该在鼓励原研上多投入、多立项,在政策上给予保护,确保优质优价。政府应该给予创新的(新工艺、新方法、新用途、新包装),取得发明专利的药品在多方面进行扶持,让国内药企往创新型企业发展。而仿制药除了在质量上作出要求外,如快速推进一致性评价,使得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一致甚至高于原研药,还应该在招标、价格、进院指标等方面进行鼓励。
而从现状来看,国内药企抢占仿制药市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盲目仿制,对于产品本身研究不够,匆匆上马,后续问题和隐患太多;二是市场调查不够,仿制必须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特别是投入产出可行性,这方面国内药企往往容易忽略;三是人员、设备等硬件不够,无法满足药物开发、生产的需要;四是心态浮躁,基本上都想“多、快、好、省”,无法精耕细作。
面对当前的机遇,国内药企应该在药品安全性、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提升,否则就算拿到批文,后期能否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以及产品稳定性等都要打问号。另外,国内药企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光靠政府支持还远远不够,从自身和内部发力才是根本。
因此,国内药企必须强大自身,才能在竞争中占有先机。笔者认为,国内药企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人才储备,特别是研发、营销方面;第二,硬件储备,把握新版GMP的标准提高硬件层次;第三,鼓励创新,建立企业创新机制。(来源:医药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