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仿制药相比,同一规格原研药的效果并不强多少,但价格却相差甚远,少则五六倍,多则数十倍。许多市民不清楚其中的“奥秘”,买药用药只能“任其宰割”。 自新医改实施以来,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统一定价、集中采购。国家发改委也先后29次降低部分品种药物价格,药价攀高态势得以遏制。但令人担心的是,许多已过专利期的原研药在屡次降价中降幅并不明显。 在我国,原研药享受单独定价权,这导致其在价格上“岿然不动”。据了解,在国外,随着仿制药品的上市,原研药专利期满后价格便会大幅下降。但根据我国现行药品价格政策,同一品种的原研药口服制剂,可以比仿制药价格高出30%,注射剂则可以高出35%。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规定其实在法律上缺乏依据。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就开始制订《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试图取消原研药的“价格特权”。但两年过去了,意见稿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 有关专家建议,应取消原研药的价格特权,只以专利药和非专利药来划分,对专利期内药品进行价格保护,对基本药物目录中有相应仿制药的原研药进行降价。 然而,对于仿制药的效果,许多医生还心存疑虑。有医生表示,与仿制药相比,原研药在品牌知名度上更胜一筹。临床医生对于药品的质量如果无法判断,肯定倾向于选择后者。 “还有医保报销的因素,如果原研药和仿制药都可以报销,为什么不用更知名的原研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唐洪梅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注重价格低廉的同时,企业更应注重技术创新、提高药品的质量,以口碑赢得市场。在坚持以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的同时,价格主管部门应引入更加科学合理的定价方法,形成良好的药品价格机制。
(来源: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