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消息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尹力表示,2015年底,将对所有上市药品全面实施电子监管,实现对药品生产、流通全程的质量可控制、可追溯。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药品监管水平的不断提升,药品质量总体上保持较好水平。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产业基础仍较薄弱,药品监管起步晚,监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当前,一些企业或个人故意制售假劣药品,利用互联网违法发布药品信息和销售药品,一些媒体违法发布药品广告,这些问题扰乱了正常的药品市场秩序,增加了公众安全用药的风险。
2011年3月实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大幅提高对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化药品生产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管理,更好地保障药品安全和质量。药品生产企业根据产品风险类别,“按类别、分阶段”达到新版药品管理规范要求。2013年底前,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达到新版药品管理规范的要求;2015年底前,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企业全部达到新版药品管理规范的要求。
药品监管对生产企业,消费者以及执法部门都有着极大的意义。通过监管,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可以迅速了解产品市场情况,保护知识产权,实现品牌推广,掌握物流信息;消费者可以借助短信、电话、网络以及终端设施等形式查询产品真实性和质量信息;监管执法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有关产品假冒违法的信息并迅速采取执法行动,对质量问题进行流程追溯和责任追究,对问题和缺陷产品进行及时准确的召回管理,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药品监管能实现药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程追溯,一旦遇到问题药品时,能迅速追溯问题药品批次、数量、所在地、在线生产数量、尚余库存量等,最大限度降低召回成本。Zyzhan特邀专家表示:在当前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之际,医药环境鱼龙混杂,实施药品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来源: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3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