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国家,随着中国加入WTO原研发药才被重视。发达国家两者并存。因此原研发药与仿制药疗效差别的概念已经深入到发达国家的医生和患者头脑中。在国外,患者拿着医生的处方去药店配药时,药剂师会问患者,你要原研发药还是仿制药?患者可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自己作出相应的选择。
但是,原研发药太昂贵了,的确不符合老百姓,医生也不要在普通老百姓面前大力说原创的种种长处,毕竟,价格的长处就在仿制药品这里。
美国FDA有关文件指出,能够获得FDA批准的仿制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和被仿制产品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其中非活性成分可以不同;和被仿制产品的适应症、剂型、规格、给药途径一致;生物等效;质量符合相同的要求;生产的GMP标准和被仿制产品同样严格。
不但在发达国家,仿制药在发展中国家同样受到重视。我国的近邻印度尽管与我国一样,也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但是在全球药品市场中,仿制药的地位正日益提高,据印度海关统计显示,印度每年出口的药品大部分为非专利药,2000年非专利药出口额已达16亿美元,预计2005年达到50亿美元,而我国除了少数中药产品出口外,化学药制剂出口仅为区区几千万美元。
有关专家认为,仿制药最大的好处是极大降低了药价。如有一种药,发明者每吨要卖6000美元,过保护期后在印度仿制,每吨只卖60美元,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又如2011年2月,总部设在孟买的CIPIN公司宣布,将原来治疗艾滋病的三合一药物的价格降至350美元,即每天不到1美元,大大低于原研药的价格,这一举措使得印度的抗艾药大举杀进非洲和拉美等一些没有申请专利的国家,跨国制药巨头对此大为震惊。
不久前有国外媒体报道,制药巨头纷纷放弃“重磅炸弹”药物,转而将目光投向仿制药。我国仿制药有待提高。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制药行业有了长足进步,从制药行业的基本空白到2012年能够基本满足国民一般用药的需要。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制药业在新药创制方面是一个弱项。创制一个新药,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还有很大的风险。基于我国的国情,财力有限,制药科研实力薄弱,不可能在创制新药方面大做文章。
因此,我国从1950年到2012年,上市的新药绝大多数为仿制产品,仿制药占97%以上。然而,我国的仿制药生产与美国、印度等国家仿制药生产的差距在于还处在低水平仿制和低利润混战当中。目前我国共有6000多家药厂,但是这些厂家多数集中在低水平的价格层面竞争,这种情况下仿制药的利润平均只有5%~10%,与国际上仿制药平均40%~60%的利润率不可相提并论。仿制药品也要出新。
中国仿制药市场这一蛋糕对外资药企来讲又酸又甜。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市场,另一方面,外资药企又面临基本药物招标难题。然而,这仍然阻挡不住外资药企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