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药频陷“质量门”,从源头上看,与中草药的种植是分不开的。当前“好医没有好药”的现状已经使得中医界忧虑,而且由于过度开发,使得珍贵的中草药濒临灭绝。
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专家魏凌凯讲道:他在做调研时,发现现在一些禁用的农药还在使用。为了防治病虫害,保证中草药的产量,一些中草药种植商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结果造成农药大量残留。他认为,化学农药对于吃药的人群造成危害。中药残留的化学农药是洗不掉的,原因在于农药是乳油制剂。蔬菜可以用热水焯一下再吃,中药如果用热水焯一下把热水扔掉,然后再接着熬,专家认为这样会影响药性。
据了解,有“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陈维武与会表示,红景天、雪莲等珍贵、稀缺中草药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然而,我国尚没有指定专门的中草药农药残留检测标准,企业一般按照农作物的农残标准进行检测。标准的缺失造成无法可依,监管困难。因此,如果有相关的行业协会把中草药种植的相关政府部门整合起来,一起对中草药生物农药的研发等进行扶持,将有利于中草药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其实,尽管研发成本高,但生物农药能够实现中草药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利好吸引着生产企业。
中草药要实现安全种植,需要终止目前的‘碎片化’管理,对中草药种植进行多头管理,这不利于中草药减少农残,研发生物农药,实现安全种植,相关部门要权责分明,将中药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来源:中国制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