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药企研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做代理出身的企业都有了自己的研发能力,而药品审批上市后还要面对招标、入院、处方等环节,因此一个品种有10家企业生产时,市场可能就已饱和。
现在国家出台多项鼓励创新药研发的政策、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推进措施等,都是仿制药重复申报状况缓解的重要因素。医药反商业贿赂对药品市场原有灰色推广模式的冲击也是重要原因。
“从国家政策及市场环境看,两方面都有向新药倾斜的势头,企业的选择当然会从市场需求出发。”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秦卫华如是说。
“药品是特殊商品,市场经济的竞争依然会对其有调节作用。”采访中,吴松并不认同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仿制药数量,他强调,市场调节才是更有效的手段。
一位在华东地区某大型制药企业研发部门工作的王博士指出,最重要的改变因素在于市场。他坦言,现在国内药企研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做代理出身的企业都有了自己的研发能力,而药品审批上市后还要面对招标、入院、处方等环节,因此一个品种有10家企业生产时,市场可能就已饱和。特别是随着“一品双规”招标规则的广泛采用,仿制药申报将越来越理性。
对于其他业内人士的乐观态度,曾在美国FDA/NCTR进行访问研究的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副所长范骁辉坦言,在目前的国内制药界大环境下,仿制药重复研发、重复申报的现状在5~10年内难有大改观。“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或能从技术层面改变这个状况。”
据悉,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正加紧推进。不久前,中检院又公布了头孢呋辛酯片、奈韦拉平片两个品种的溶出曲线一致性评价方法。至此,已有5个品种的评价方法公开征求意见。(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