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外贸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近年来,针对中国原料药的国际贸易调查不断增加,从前些年的发达国家到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对我们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范围逐渐扩大。
目前,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原料药数量约占医药商品年出口量的25%左右,欧盟是我国原料药贸易的主要市场之一,欧盟出口情况的变化对我国医药出口影响较大。
一家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相关人士表示,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在我国原料药出口结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化工企业生产的,由于未按药品生产规范生产,其生产成本较低,质量难以保证,这类产品的出口不仅扰乱了出口市场秩序,同时也形成了安全隐患,被国外所诟病。
此外,由于此前很多企业的不理性短期行为,盲目扩产导致的产能严重过剩和低价倾销也导致了今天中国原料药行业的现状,产业规划和出口秩序都亟待进一步调整。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原料药,尤其是中间体生产与化工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医药行业推进GMP认证过程中,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也曾努力推进原料药企业GMP认证。由于监管权限所限,化工企业不进行相关认证,但它们生产原料药的情况仍大量存在。这部分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成本优势,对规范原料药出口造成一定冲击。
当然在挑战面前,也有部分企业应对的很不错。以浙江省,华海药业主攻制剂出口,海正药业联手外资谋求创新药,海翔药业在创业初期选择了从代工突破。
面对挑战,药企应该通过提高质量标准,给跨国制药公司做供应商,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口碑,同时,在欧美等市场建设销售队伍,在原料药之后,慢慢打开国际制剂通道。
(来源:中国制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