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药用原辅料网全力打造原料药、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动植物提取物、制药设备及制药包装行业的专业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药用辅料供求,交易,搜寻,信息服务平台
行业聚焦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标准法规 产品展厅 采购商名片 企业黄页 企业商铺 品牌专区 有问有答
行业聚焦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聚焦
 
月至
进口替代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新趋势
发布时间: 7/29/2015 11:07:41 AM         

    近些年来,医疗行业的投资并购数量以及交易额屡创新高,其中,生物制药领域的并购力度远超前两年,而基于数字化和移动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正在催生不可错过的创业与投资热潮。有些公司通过并购迅速发展壮大,但有些公司却“水土不服”,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并未完全发挥,反而成了沉重的包袱。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行业并购又有哪些新的特点?
 
  当资本遇上实业,两者产生的化学反应常令人目眩。快速发展的医药行业引来各路资本关注,行业内部的并购也促进了洗牌,并催生出新的行业龙头。
 
  然而,轰轰烈烈的并购热潮背后,也凸显了医药行业的尴尬。价廉物美的标的已然成为稀缺资源,而在已经完成的并购当中,并非所有的结果都令双方满意。
 
  行业集中度低急需洗牌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从6750亿元增长到12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6.5%。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40号文中明确提到,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将成为总规模达8万亿元以上的支柱产业。
 
  万亿的市场规模、两位数的复合增长率吸引了不少资本。他们或直接收购医药企业股权切入医药行业,或与医药企业设立基金参与行业并购。“医药行业集中度低,产业比较分散,这是一个共识,行业集中度大概在15%左右。”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胡雪峰表示。较低的行业集中度是现阶段医药行业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这也为医药行业的大规模并购提供了可能性。
 
  对于医药企业自身而言,外延式并购是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途径。兴业证券就在研报中提到,在内生增长逐步放缓的情况下,医药上市公司为了延长公司的成长周期,并购自然成为延续业绩高增长最可行方式。从经营层面来看,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具有一定业绩体量的企业扩充产品线、获得优质渠道、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提高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外延式扩张跨入新的领域,改变业务结构,加速业务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前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提到,境外并购和合资合作规模在加大。虽然和世界跨国药企相比,我国企业的并购水平还比较低,但一些重要的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正在积极寻找机会走向海外。这是中国制药企业向世界水平迈进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标的稀缺并购难度加大
 
  虽然我国医药行业目前集中度不足三成,且不少医药企业将投资并购视为扩张的重要手段。不过,从过往并购案例看,在并购之后真正取得丰厚收益的案例并不多,相反那些吞下失败“苦果”的公司并不在少数。
 
  2008年日本著名药企第一三共株式会社耗资46亿美元,收购了印度仿制药商兰伯西,创下印度当时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纪录。不过,第一三共的运气却不太好,在收购完成不久后,兰伯西位于印度的几家工厂接连出现品质管理问题。
 
  根据当时媒体报道,美国FDA将兰伯西生产的药品列入禁运品种,其股价因此一落千丈。根据相关机构的评估,第一三共在收购兰伯西半年后,其损失达到了220亿元人民币,此外,兰伯西还向美国政府支付了约30亿元人民币的和解费。最终,第一三共对兰伯西的收购以失败结束,公司将所持的兰伯西股权转让给另一家印度制药公司。
 
  而这绝非个案,胡雪峰提到,“麦肯锡对英美两国并购的研究发现,只有23%的并购企业获得了收益,77%的并购以失败告终。”这超过七成的失败案案例,甚至还不包括那些在收购之前就宣告夭折的案例。
 
  此外,质优价廉标的日益稀缺,也为目前医药行业的并购增加了难度。中钰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投资部副总裁郭庆表示,“目前我国有4000多家医疗企业,抛去10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已经被并购的接近500家企业,其余企业利润超过3000万元的不足200家,1000~3000万不足800家。”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在行业内兼并重组过程中,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呈现双向选择的模式。市场上价格合理的优质标的已经成为稀缺资源,拥有优秀品种的企业要么不愿被上市公司收购或谋求自行上市,要么由于开价较高,一般企业不能承受。
 
  医疗器械、移动医疗成风口
 
  在过去5年时间里,医疗健康领域对医疗器械的投融资比例不断提升。医疗器械,成为了医疗行业内当之无愧的并购风口。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首席咨询师黄东临表示,医药行业投融资的热点集中在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口替代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中的趋势,一部分具有高性价比的国产产品有望获得更强劲的增长。

附件:            
    】 【打印】 【关闭】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推荐
· 巴斯夫最新TPU技术助力高性能鞋支撑片提高生产效率和......    2018-08-14
· 安徽山河药辅取得EXCiPACT认证证书    2017-03-06
· 总局关于进口药品目录中药用辅料进口通关有关事宜的通知    2017-03-06
· 紫氧化铁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 枸橼酸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 明胶空心胶囊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 黄凡士林 中国药典2010版    2011-06-02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国际药用原辅料网
热线电话 -- 021-55807300
电子邮件:info@phexcom.com

沪ICP备09013362号-5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1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