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调脂药市场蕴藏新机:Top 3品种与两大新药格局分析 |
发布时间:
6/29/2016 9:56:46 AM |
|
|
目前已知,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三酰甘油(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降低也会增加血管和微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西方人群血脂异常类型以高总胆固醇(TC)血症为主要特点,我国人群以高TG、高LDL-C为主要特点。
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近几十年来上升明显,呈现高发态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如北京,18~79岁常住居民中,血脂异常患病率达50.5%,较2008年上升了45.6%。我国血脂异常患者普遍存在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和低控制率的状况,因此,控制人群血脂水平、加强血脂异常人群的检测和相应的血脂调节治疗,成为降低人群心血管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简称调脂药,可划分为3类:1.胆固醇及三酰甘油调节药;2.天然来源抗动脉粥样化药;3.复方调脂药。
国内外概况
用药金额下降、用量持平
据统计,2015年,全球调脂药按制剂出厂金额计市场规模接近280亿美元,按浮动汇率计同比下降7%,按固定汇率计同比持平。
按浮动汇率计,北美洲、非洲/亚洲/澳洲、欧洲、拉丁美洲四个区域用药金额折算美元后市场规模同比均下降,下降百分率分别为4%、7%、16%、5%。但应注意到,2015年美元指数较上年平均上涨了11%,绝大多数国家货币兑美元均贬值,此期间折算成美元的销售金额受汇率的影响很大。因此,按固定汇率计的同比增长率更能代表市场实际消费药品数量的水平变化,尽管全球调脂药消费美元金额同比是下降的,但从固定汇率来看,全球调脂药消费数量持平。
美国市场占半壁江山
据统计,2015年,按制剂出厂金额计,美国调脂药市场规模为138亿美元(同比下降3%),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9%,占全球调脂药市场的半壁江山;日本居第二位,达27亿美元,按浮动汇率计,同比下降12%,按固定汇率计,同比持平;中国居第三位,达13.3亿美元,按浮动汇率计,同比增长12%,按固定汇率计,同比增长13%。在此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不大,所以中国市场规模同比数据反映了其医药市场实际消费药品的水平变化,用药金额和数量同比增长率均在10%以上。
全球Top 10品种占六成
2015年,全球调脂药销售额领先的10个品种销售金额达177.4亿美元,占此类药整体市场的63%。瑞舒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类调脂药,通用名具有相同的词根:“-statin”,统一翻译为“-他汀”,因此,也称这类药物为“他汀”类调脂药。
2015年,全球瑞舒伐他汀销售额达86亿美元,是目前头号调脂药品种;依折麦布为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销售额约34亿美元,居第二位;阿托伐他汀为21亿美元,居第三位。 |
|
|
|
附件: |
|
|
|
|
|
|
|
|  |
| 最新推荐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