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13个银屑病日之际,在“2016世界银屑病日”全国公益科普宣传活动上,《医药经济报》记者从利奥制药中国区总经理林开新处了解到,利奥一只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新药brodalumab(IL-17受体的抑制剂),有望在2017年第一季度在欧洲上市。
林开新告诉记者:“brodalumab在Ⅲ期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表现较好,其PASI评分(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数据更是达到了30%患者得到100%缓解(一般PASI评分控制达75%即为非常好)。”
据IMS Midas调研数据显示,全球银屑病治疗药物市场2019年将达到90.2亿美元,预计2014-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8%,这主要是受到高价生物药的推动。对此,林开新指出,目前,利奥正通过不断扩充其管线中的生物制剂和局部用药资产,不断扩展其皮肤病学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此前,利奥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上主要集中在中、轻度皮肤科领域。但是,以银屑病为代表的皮肤科疾病以慢性病为主,未来,我们也将加大力度,为重度患者提供更多服务。”
新靶点研发热情不减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侯任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皮肤科主任李恒向记者介绍说,轻、中度银屑病患者通常使用调节基因转录、抑制细胞增殖、促进角质细胞分化的局部外用药物。目前,主要的外用制剂包括有皮质激素类、维生素A酸类他扎罗汀、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维生素D类似物卡泊三醇,以及卡泊三醇和丙酸倍他米松组成的复方制剂。
但是,对现有治疗药物应答的缺失和缺乏银屑病诊断标志物是银屑病治疗药物的一个重要缺陷,特别是在中、重度患者人群中。因此,新型分子实体,以及伴随的可以利用的生物标志物,将为银屑病的精准治疗带来希望。实际上,在国际市场上,新生物药在皮肤科领域早已成为主角,并不断地在侵蚀传统化学制剂的地位。
记者了解到,第一只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药是安进公司研发,2004年获得批准的抗肿瘤坏死因子(TNF阻断剂)恩利(依那西普、Enbrel);此后,作用于同一标志物的默沙东/杨森的类克(英夫利昔单抗、Remicade)以及艾伯维的修美乐(阿达木单抗、Humira)也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获批上市。
据悉,尽管银屑病市场仍然由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统治,然而,有高达40%的患者对TNF阻断剂治疗不足或无反应。所以近年来,针对诸如白介素-12、白介素-17和白介素-23等促炎细胞因子研发逐渐趋热。其中,靶向白介素-17生物制剂表现更突出。而2015年1月获得FDA批准的诺华的苏金单抗(Secukinumab、Cosentyx)作为全球首个白细胞介素17(IL-17)单克隆抗体遂成为市场新宠。
一项头对头CLEAR研究的最新数据显示,Cosentyx在实现持续的皮肤清洁(PASI 90缓解)方面继续保持着相对于Stelara的显著优越性。而作为强生的重磅单抗药物——靶向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23(IL-23)的Stelara在2014年的全球销售额高达13亿美元。
不过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诺华Cosentyx的竞争对手已经浮出水面,这其中就包括已经在美国上市的礼来的白介素-17单抗Taltz(Ixekizumab)以及利奥现在持有的brodalumab。
据悉,今年7月,利奥制药与阿斯利康达成了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协议,阿斯利康将2个皮肤病药(brodalumab和tralokinuma)的全球市场开发权授给了利奥公司。brodalumab有望明年在欧洲市场上市,tralokinuma作为一种抗白细胞介素13(IL-13)单抗,目前已完成治疗特应性皮炎(即湿疹)的Ⅱb期临床。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默沙东的MK-3222及强生(JNJ)的IL-23阻断剂guselkumab也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
掘金生物类似物
然而,在国内,银屑病治疗药目前还是化学制剂为主,其中,局部用药占主导地位。维生素D3类似物和复方药物销售额较高,利奥制药的Daivobet(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是该类药物中的佼佼者。
国际银屑病联合会中国合作方医生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告诉记者:“实际上,银屑病的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升,现有650万银屑病患者中,却只有20%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这650万人中还包括10%的重度患者,治疗形式十分严峻。”
对此,林开新认为,中国患者除了治疗观念上存在误区以外,新药可及性也对其接受规范化治疗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记者了解发现,目前在我国上市的银屑病治疗生物制剂以TNF阻断剂为主,包括进口药物恩利、类克和修美乐;国产药物为中信国健的益赛普、赛金的强克和海正的安佰诺,均为恩利的生物类似物,缺乏新靶点药物。“就目前而言,基于特殊的审批制度,中国患者在银屑病新生物药的获取上至少要比国外慢5~7年。以brodalumab为例,在中国的上市的时间可能要到2025年。”
对此,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全球银屑病药物市场销售额的增长主要依赖高价的生物药物拉动,国内市场也不例外。如想在外资同台的竞争的市场上更多抢占高端市场份额,一方面,本土研发型企业可以加大在生物新药方面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银屑病专利药即将过期,因此,国内企业可在生物类似物的研发和销售上做更多的努力。
据悉,重庆华邦制药此前就曾与加拿大 Yes Biotech Laboratories Ltd.签订《技术与投资合作意向书》,双方拟合作研制新药“抗人细胞白介素-8 IgY多抗软膏”,用于治疗银屑病和湿疹。